个人简介
匡依婷
• 2019级金沙990活动大厅工商管理专业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2020-2021助学大队副队长
• 2019-2020年被评为“社会服务积极分子”
• 获得推荐免试攻读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资格
• 高中毕业于湖南省岳云中学
所获奖项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 “泰迪杯”数据分析技能赛全国二等奖
• “正大杯”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三等奖
• GMC全球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三等奖
•第七届“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三等奖
一切都“恰恰好”
我也不知道我来到汕大算是机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我记得我最开始了解到汕大是在高三的时候,那时候我对自己高考之后的去向非常迷茫。恰巧那时老师带我们去图书馆上阅读课,恰巧我翻阅了一本帮助填报高考志愿的杂志,恰巧当时汕大医学院那栋极具特色的大楼出现在了内封面上,恰巧当时在阅读了杂志中往届学长学姐的投稿之后,我被汕大的学风环境、小而精的办学标准、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所吸引……
在那之后的大半年,我将汕大当做了我高考的第一目标,并努力缩小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最终我在2019年的秋天进入汕大,成为汕大众多学子中的一员。
高考志愿录取后分享的朋友圈
而我之所以会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是当时的我觉得这个专业会有比较强的泛用性。四年下来,我在工管专业所学到的东西是完全远超预期的。
起初我认为这是个文科性质的专业,后来经过大一大二的积累,特别是在大二分流到数据分析方向后,我开始更深刻地体会到汕大工商管理学科的领域交叉性:一些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性质的课程帮助我筑牢了根基;而另一些数理软件应用、方法指导的课程又帮助我提升了知识应用技巧。
这种多学科视角的学习也让我更好地从第三方的视角来看待商业问题,能够更加全面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我真的推荐大家来工管学习~
喜欢的课程
金沙990活动大厅的很多课程我都蛮喜欢的,有一些是我当下就觉得很有趣的课程,还有一些是在之后的实践实习生活中后知后觉喜欢上,并且更加深入去学习的。
比如,我曾经修过市场调研、商务沟通、市场营销等课程。在这些课堂上,老师们总会用多样化的材料来辅助教学、帮助我们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一些晦涩的知识,我感觉自己总是会不自觉地被吸引,然后跟上老师们的思路。
我也修过一些数据分析、统计学等课程,当我坐在教室里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我偶尔会感觉枯燥。不过在后续实践的过程中,这些我在课程里学到的技能真的帮助了我许多,也让我想要主动深入去熟悉其他相关的内容。
例如,我在做项目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需要处理数据、进行数据建模等来帮助我得到更多有效的结论来支撑研究问题。当被复杂的数据弄得晕头转向时,我会运用课程中老师们教给我的一些数据分析和软件应用的技巧,再搜索和补充相关的操作或方法,举一反三,以便下次需要的时候能够调用,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效率。
专业收获
首先,这个专业真的拓展了我看问题的视角。它使我涉猎广泛,管理学、营销学、会计学、经济学甚至数学、计算机科学等。这些可能是精学、也可能只是泛泛而学的知识不知不觉地在我的脑海中编织成了一张大网,让我后来在实际学习和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它就像一个目录和索引一般,虽不能直接给我解决方案,但可以告诉我选择去什么领域寻找答案。
其次,管理学及其各个二级专业的知识指导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目标管理的指导下,我感觉自己每天的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并且更有条理了:在我每次面临大任务时(项目或是考试),我会给自己设定整体可衡量的、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我的每月甚至每周的生活中,以保证它的可达成性。
又例如在我备考雅思的过程中,我在整体衡量了自身需要提升的三个方面(单词、听力、刷真题)之后,进行了合理的目标分解并帮助自己顺利拿下了雅思考试。
备考雅思时的计划表
此外,相关课程中时间管理的技巧也让我越来越适应以周为单位将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根据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以确保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任务错过ddl。
特别是在我因为准备保研而异常忙碌的大三下学年,它真的帮助了我许多。当时我被竞赛、科研、专业课复习压得喘不过气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于是我制定了自己的专属课程表,以便自己将更多资源投入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专业课&口语训练),因为将其做好之后给后续保研带来的回报是很大的。我还每日划分了自身休息以及可以灵活安排的时间,以便可以更好地处理那些紧急且重要的事情(突然的课程作业等)。这样比较紧凑的安排让我舍弃了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也让我的日常时间利用最大化了。
大三时的日程表
不过,以上这些看问题的方式和生活技巧只是过去三年专业学习中的冰山一角,我在工管学到的还远不止这些呢~未来仍将继续探索!
为什么选择保研到心理学
这个的话可能得从大二的时候说起,在大二的时候我有幸遇到了学院一位研究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方向的老师,并加入了他的团队。而组织行为学本身是以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加以研究人在群体之间的行为与变化。所以在跟着老师摸索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平时生活中老师也会经常给我们科普一些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心理学学科的魅力所在。
它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非常好上手。再加上心理学可以和很多学科相结合,比如将心理学放到企业场景来研究企业员工甚至领导者相关的问题。而这与我本专业所学息息相关,所以我非常有兴趣深入探究。
其次,在接触和了解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也更好地看见了真实的自己,解决了自己的很多困惑。在刚开始接触到心理学内容时,我会习惯性地进行自我内向探索,去思考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因此我越来越容易做到自洽,这给我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比如,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归因偏差”,大概意思是人们普遍喜欢将成功归于自身,失败归于外界。我曾经也是一个遇到挫折、失败就喜欢找外部原因的人,比如考试没考好会觉得是老师出题超纲、划重点不全等。后来我意识到,外部归因确实很有利于调节我当下的状态,但这使得我总是给自己的失败找理由,导致无法及时规避相同的问题。
因此,我开始在问题发生后下意识地进行内部归因和合理复盘以帮助我在下一次的行动中及时调整自身的不足,而这也让我的行动越来越顺利~朋友总说我很幸运,干什么都很“欧”,我想合理归因可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竞赛经历
当时的正大杯确实是让我印象很深刻~这个比赛是有关市场调研的,需要我们自行或者选择企业提供的主题进行调研,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做出总结或提供相关建议。当时我们团队的选题、调研开始得很早,整个过程准备得也比较充分,因此我们对结果的期望很高,但是校赛结果出来我们却只是刚好卡位进入省赛。
这算是给了我们当头一棒,我们当即找老师进行了复盘。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我们发现作品的提升空间真的很大,但是省赛需要我们在2天内提交材料,正常来说完全赶不上作品再大修一次。
当时,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大家都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信任彼此。在老师的帮助和团队成员一个通宵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数据模型的改进、结论扩展等内容,作品容量几近翻倍,并且我们还连夜制作了比赛的PPT、录制了比赛的视频并完成了配音和剪辑。
最终,我们省赛第一轮获得了第二名的评分,并在第二轮取得了国赛三等奖的成绩。即便是现在的我看来,当时那个晚上仍然是不可思议的。
正大杯获奖证书
关于科研
我感觉自己现在还处于一个科研入门的阶段,并且我对参与的课题更多还是保持一个学习的心态。因此我认为对现在的我来说,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快速的自学能力,因为初入科研大门很多东西都是陌生的,包括一些科研必备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能,文献检索和阅读的方法等等。而随着研究的深入,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就越多,所以我基本处于一个边学边用的状态。
其次要不怕犯错,勇敢尝试。其实老师的包容心比我们想的要大的多。在刚开始接触科研的时候,我总是会遇到五花八门的困难。那个时候的我总是害怕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反复尝试,闭门造车。但没有什么基础和指导下的尝试总是导致我效率很低,最终白白地浪费时间做无用功。
后来我学会了,当我遇到困难或有新的想法时,我会首先跟老师交流,看看我是否在基础或者原则上出现了错误,如果是,便回头寻找原因;如果不是就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反复尝试。这种方式能让我很快复盘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能让我在一次又一次与老师的交流中补充新知识、拓宽新思路。
生活乐趣
在准备保研的这一年我基本全身心都扑在竞赛和科研上啦,但是在之前的课余时间,我比较喜欢看电影和打乒乓球。当时我连续修了好几个学期的乒乓球课,并在此过程中加入了乒协。每次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去打几个小时球总能让我很快地调整过来,而学习一些新技巧的过程也让我非常享受。
最重要的是,这个爱好让我结识了好几个非常友爱的好朋友。之前和他们一起打球和团建的日子很大程度上充实了我的生活,也成为了我大学一段非常快乐的闲暇时光。
向往的生活
我比较向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同时劳逸结合,可以有计划地去做着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在突然复盘的时候觉得自己一直在浪费时间。
为了能够让生活过成我喜欢的样子,我会仔细规划自己的时间并设定合理的目标,以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让我能够尽可能地按时完成任务;我会适当地给自己放假,与朋友小聚或制定旅游计划,去看看自己喜欢的城市,不浪费大好的假期时光;我会积极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无论是成绩、竞赛还是实践、工作机会,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本科阶段不留遗憾。
实践经历
我曾选修过一门“情系汕大”服务校友服务性劳动课程,这算是我印象很深的一次实践经历。在这门课上我第一次主动向老师自荐想要当课程班的班长,当时也是在老师介绍完课程后我头脑一热,感觉自己很喜欢课程内容我就报名了。
后来也正是这样一个身份让我有机会参与到了每一次接待返校校友的志愿活动中。第一次出去的时候我不太知道如何与校友们沟通,有时候总是让自己和校友同时陷入尴尬(我感觉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缺点,总是在走出课堂后就不知道怎么与他人交流)。
但在经过多次的经验积累之后,我感觉自己明显自信了很多,话也变多了。这让我很深刻地感受到课堂上的侃侃而谈并不意味着在日常交流中还可以那么顺畅自如,只有多加体验才能得到更加隐性但有效的沟通技能。
这些与工作经验丰富的校友的交流,也让我明白了到实习场所之后如何有效地与同事和领导沟通,缓解不熟或者沟通不到位引起的尴尬。
自我画像
我觉得用两个词来形容我自己的话,一个就是目标导向,还有一个就是敢想敢做。
第一个关键词是因为我做事非常习惯做计划,这可能跟我本人有点强迫症有关,我会比较享受那种事情都在掌控之中的感觉;第二个关键词是因为我感觉大学四年的商科思维训练让我有新想法时下意识地会将想法落地,而不是只停留在想象层面。
比如大学期间我有过多次的实习实践,每一段实习实践或许都是出于心血来潮。但实在的行动也确实让我体验了不同的内容,有了很多次的试错机会,同时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匡依婷作为实习生代表发言
最喜欢的一句话
我看过一句特别喜欢的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每当我没办法下定决心做某件事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句话: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也曾非常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甚至于我跟他人谈论起自己的梦想时都是随大流,看大家未来想做什么。这种状态导致我大三准备保研之初非常焦虑,因为当时的积累太少,总觉得自己的竞争力不够,不适合保研。
后来在与朋友交流了想法之后我想到了这句话,我意识到,保研是一场长跑,它应该被允许不同阶段用不同的配速。强势开局获得领先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先慢而最后发力又何尝不能获得优势呢?重点在于把握现在,开始行动。我是大三才开始准备保研的,大一大二的积累很少,但事实证明只要开始了,就不算晚。
寄语
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在大学校园里勇敢试错,不要在一次次躺平中,错过积累;也不要在很高的同辈压力之下,不断内耗。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太多了,不要一味地与别人赛跑,而是要去发现自己最高效的学习方式,走自己最擅长的路。这是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活教会我的最重要的道理。
也正是因此,不是必要我不熬夜。我学着把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分的很清楚,打造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最高效的生活方式,我希望你们也能如此!
来源:汕大招生微信公众号